专业建设

2021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供稿: | 发表日期:2023/09/19 | 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江苏和南京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新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与工程素养,掌握机械、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设计与集成、智能装备的应用与运维、智能工厂系统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体应达到如下目标:

1.具备本领域所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职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2.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设计、分析、制造、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

3.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生产、质量检测、项目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

4.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5.能将前沿高新技术快速向智能制造领域转化。

二、毕业要求

根据学校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制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的基本训练、掌握的基本能力等共12项毕业基本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相关工程技术并在复杂工程中应用。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伦理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或测试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伦理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理解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基本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要求:170.5学分;

综合素质课外培养10学分。

五、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占课内总学分比例(%)

课内学时

占课内总学时比例(%)

通识课程(必修)

71

41.6

1120

53.2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23.5

13.8

376

17.9

专业必修课程

12

7

192

9.1

专业限选课程

10

5.9

160

7.6

专业任选课程

6

3.5

96

4.6

通识课程(公共选修)

10

5.9

160

7.6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8

22.3

——

——

总计

170.5

100

2104

100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课内实践教学学分及比例

综合素质

课外学分

总计学分及比例

实验教学

军训模块

实习实训

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任选

课内外合计

总学分

实践教学占总学分

比例

23.1

2

15

9

2

10

7

3

71.1

180.5

39.4%

课内实践教学学分小计

61.1

——

课内总学分

170.5

课内实践教学占课内总学分比例

35.8%

上述表格中的说明:

1.课内总学分指毕业生要达到的总学分(不含综合素质课外培养10学分);

2.实验教学包含独立设课实验教学和非独立设课实验教学;

3.选修课程的学分、学时数,均按最高要求统计;

4.若专业限选课中设方向模块的专业,按第一个方向的学分、学时数统计。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主要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置与安排表(附表1)

(二)专业核心课程或核心课程群:

机械制图与CAD(Ⅰ)、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原理、通信与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机电传动与PLC技术、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

(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编号:0802204058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CAD(Ⅰ) 总学时:48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使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标准,是一门理论严谨、实践性强的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课程编号:0802204048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总学时:64 周学时:6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了解杆件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的基本规律,掌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和计算简单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学习既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事本专业生产和科研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

课程编号:0802304102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总学时:48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涉及机械加工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掌握切削原理、刀具、机床及夹具等的基本知识,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理论,机械加工和装配的工艺规程、设计方法。

课程编号:0802204059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原理 总学时:40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研究机、电、液系统中信号的传递、反馈与控制,以及机、电、液系统的动态特性,并结合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为将来在机械工程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编号:0802204050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总学时:64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分析方法。

课程编号:0802304110 课程名称:通信与工业互联网 总学时:32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种工业通信网络传输和交换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几种工业通信网络架构体系,理解工业系统中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模式,为后续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编号:0802404126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总学时:32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掌握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相关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课程编号:0802204060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总学时:32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术,达到熟悉了解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案例,并能解决人工智能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目的。课程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典型应用领域和计算智能方法三个方面,着重机器学习应用领域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课程编号:0802404127 课程名称:机电传动与PLC技术 总学时:32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机电控制技术的一般知识,熟练掌握其工作原理、特性、应用方法,理解最新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掌握机电系统的动力特性、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传感器、PLC控制编程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编号:0802404129 课程名称: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 总学时:32 周学时: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以自动化、网络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以智能制造为目标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架构概念和理论,能够掌握各类自动化加工单元的工作原理、软硬件接口技术,能够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一套智能制造系统的运行。

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附表2)

(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总量,比例达到课时总量的35%以上,以充足的课时分配来保证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2.依据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岗位能力训练的特点,实践教学以模拟生产一线任务的各项实习实训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以及专业阅历。

3.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申报专利,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八、课程结构拓扑图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电话:8625-86188992 传真:8625-86188992 邮编:211169 Copyright 真少爷挨c记by黄暴奶喵-高清大片 All rights reserved.